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
市四次党代会以来,池州工业发展经历着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阔步迈向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5年来,全市上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增速平稳、质效提升、结构趋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豪迈跨越。如今,放眼池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朝气,一幅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开新局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经济兴。五年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号工程”,抓增量,扩规模,上层次,锲而不舍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实现较快增长。2016年至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2020年,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克服了年初疫情和七月份严重汛情影响,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8%,比全省高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主导产业日益突显。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化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高成长性产业规模工业企业占比87.3%。五大重点工业产业的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2020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5%的GDP、近70%的税收、80%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6.28亿元,同比增长24.88%,增速居全省第一,较十三五初增长69.4%。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7%,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4.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9.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提质效
五年来,我市推进“工业技改”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支柱产业奏响最强音。8月12日,位于东至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华尔泰公司的快速发展壮大,是我市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合肥迈斯软件提供数字化车间建设过程中的:MES制造执行系统、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设备联网系统、车间物料配送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咨询、规划、开发、实施等服务。池州数字化车间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持续实施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滚动实施了7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1.9%。2020年,又启动了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260个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以上;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以上,培育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以上;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步伐,推进20户企业上云用云,培育2—3户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五年来,我市加快“两化”融合步伐,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运用新设备,引导企业推进技术、装备升级,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全市推广使用机器人多达140余台套,用数控设备更新陈旧机械设备300多台套,建设了14个数字化车间进行示范与推广。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池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越来越多地吸引一批又一批工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自去年以来,我市集成电路企业普遍满负荷生产,订单源源不断,产量大幅攀升,产销率接近100%,订单普遍排到四季度。华宇、安芯、起帆电缆、铜冠铜箔等企业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扩大产能,实现快速增长。今年1—6月份,华宇、起帆电缆产值翻了1倍以上,安芯、铜冠铜箔产值实现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增长。青阳大衍半导体、巨成电子、科顺电缆等企业入规,全市半导体产业新增规模企业5户,壮大了行业队伍。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政策导向、谋划产业集群、聚焦技术进步,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着力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双招双引’提供招引路线,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针对目前产业结构不优,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这一问题,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将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