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知识库 | MES百科 | MES实施经验 | MES技术 | MES产品 | MES厂商 | MES资料
一、概述
近年来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变和个性化,许多适用于大批量制造的刚性生产线正在被逐步改造为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线,因此要求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快速的物流系统与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相适。但国内企业的生产物流状况普遍比较落后,还处于粗放的拉动配送阶段,生产线的高效率和现场物流的繁杂、低效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围绕建立一个高效的物料拉动式配送系统,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送需要数量的物料到所需的产线工位。
二、物料配送方式简介
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IBM公司奥列基博士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MRP),还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IT咨询公司GarinerGrouPInc提出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这些系统都只是强调企业之间的大物流配送,并且基本思想都是准备一定量的库存,按照提前期长短区别各物料下达订单的优先级,从而保证在生产需要时所有物料都能配套备齐,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是一种“推动式”的物料配送方式。直到准时生产(JustInTime,JIT)的出现,生产线物料配送方式才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将提出基于看板的生产线物料拉动式配送系统,其关键参数及配送逻辑都是严格的计算得出。
三、拉动式物料配送介绍
3.1 看板简介
看板(Kanban)是丰田生产方式(TPS)的一大支柱JIT(JistInTime)的实现工具,看板的启示是从美国的超级市场得来的。看板是传递信号的工具,它可以是某种“板”,一种揭示牌,一张卡片,也可以是一种信号。看板供应是拉动式准时供应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准时化要求向上游延伸到供应商处,即用户厂家以看板作为准时化要货指令,供应商按照看板指令实施生产或运输;所供应的外协件不进入用户的仓库存储,直接转运至用户生产线消耗点。看板是用来控制生产现场的生产排程工具。具体而言,是一张卡片,卡片的形式随不同的企业而有差别。看板上的信息通常包括零件号码、产品名称、制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容量、看板编号、移送地点和零件外观等。
3.2 推动式与拉动式
推动式物流系统进行生产控制就是要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物流输入和输出都按计划要求按时完成。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干扰,外部需求经常波动,内部运行也时有异常事件发生,各种提前期的预测也不尽准确,造成“计划变化滞后”的情况,各车间、工序之间的数量和品种都难以衔接,交货期难以如期实现。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通常采用调整修改计划、设置安全库存、加班加点、加强调度控制力度、增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措施。与此对应,要发生相关的库存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和投资。
从最终产品装配出发,由下游工序反向来启动上游的生产和运输。每个车间和工序都是“顾客”,按当时的需要提出需求指令;前序车间和工序成为“供应商”,按顾客的需求指令进行生产和供应,没有需求就不进行作业,实行“领料制”。需求信息流逆向拉动物流,这种方式称为“拉动式”。它以外部市场独立需求为源点,拉动相关物料需求的生产和供应。生产系统中的上下游、前后工序之间形成供应商-顾客关系,下游和后工序“顾客”需要什么,上游和前工序“供应商”就“准时化”提供什么,物流过程精益化,市场需求导向的理念在拉动式物流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在“推动式”生产中,一个加工工序按照已制定好的生产计划和排序对某一种生产物料加工完后,该种物料被“推”向下一个工序,然后再按照此工序已制定好的生产计划和排序进行加工,依此类推,该种物料被一步步从上游工序“推”向下游工序。而在“拉动式”生产中,上游工序的生产只按照由下游工序传递来的生产量、生产种类和排序等指令进行生产,生产被下游工序“拉”动进行。“推动式”生产是以系统性的生产计划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方式,对于生产的运行,起着重要的计划和协调作用。而“拉动式”生产则注重生产现场的管理,以满足现场的需要和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为中心。
上一篇: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的关系